渝北网  >   文体

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修身以致远
——重庆大学80后博导吴如巧和您分享阅读故事

?

?

吴如巧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陈遵 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渝北发布。

  “各路英雄纵马厮杀,各方豪杰惩恶扬善……连环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是不少人童年难以忘怀的回忆,我也不例外。”近日,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如巧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在回忆阅读兴趣萌芽的时候,吴如巧如是说。“连环画培养了我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也帮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在西南政法大学求学7年,继而在中国人民大学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几年前,吴如巧成为了重庆大学为数不多的80后博士生导师。同时,这位年轻的博导还身兼重庆电视台特约评论员、重庆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角色。“年轻有为”是身边人对他的评价,“道阻且长”是他对自己的勉励。而20多年前,尚在安徽老家,痴迷于连环画的吴如巧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和山城重庆结缘,在这里,他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切,都是阅读带来的神奇力量。”吴如巧说。

  哥哥的书摊 点亮少年的梦想

  1981年,吴如巧出生于安徽淮南。和许多80后一样,童年没有太多的补习班和时下流行的电子产品,大自然是他记忆中最珍贵的玩伴。但和其他小朋友不同的是,吴如巧从小就对阅读表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我哥哥经营着连环画生意,从五六岁起,看连环画成了我最爱的消遣,几乎每一本都看过。”吴如巧说,连环画是自己的启蒙读物,也为他打开了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的世界。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自不必说,《杨家将》《济公传》等古典小说他也一本不落。书中描绘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他,哥哥的书摊,点亮了小小少年心中的火种。“通过连环画,我熟知了许多古典故事,是非曲直全在书中,让我萌发了探索历史的想法。”吴如巧说,不仅如此,对仗工整的对白,构思精妙的章回目录,也让自己深深地爱上了传统文化,对古典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从那时起,吴如巧在语文这科上渐渐显露出优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培养专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年养成的阅读习惯,对吴如巧专注力的培养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进入中学后,随着阅读能力的增强,吴如巧已经不再满足于连环画,他开始阅读经典原著。在钻研连环画时积累的大量古典诗词开始发挥作用,对大多数人来说稍显晦涩难懂的半文半白体,在吴如巧看来,却是别有一番乐趣。他常常在同学们入睡后,借着手电筒的微光,津津有味地品读经典。这一时期,吴如巧的阅读偏好渐渐养成。“特别喜欢看《三侠五义》这些古典小说,历史小说也是我的最爱。”

  在吴如巧看来,阅读不仅让人知礼仪、明是非,对学习也有极大帮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师第一次将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表扬,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阅读带给我的变化”。作为“非典型理科男”,出众的文学修养让他成为了众人眼中文理兼修的全才。高中毕业后,吴如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充实内心世界 阅读为忙碌的生活充电

  2000年,带着全家的期盼,他来到山城重庆,开始了新的旅程。“我攻读的法学专业需要阅读大量的专著和论文,这一时期,我的阅读重点发生了变化。”吴如巧说,为了更好地吃透课业,他花费大量时间熟读专业知识,大学几年阅读方向经历了从广到深的转变。

  在海量专业书籍面前,吴如巧自小养成的专注力越发凸显作用,帮助他在学术钻研的路上越走越顺。从决定攻读硕士、到从事博士后研究,这些年,他在诉讼法领域深耕细作,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阅读带给我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我改变命运的钥匙。”如今,吴如巧身兼数职,既要忙于教学,还要忙于社会公益。尽管如此,他仍会抽出时间,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我常跟学生们讲,开卷有益,无论生活有多忙碌,都别忘了阅读,阅读是人保持进步的动力。”吴如巧说,自己并不会干预学生的阅读偏好,在他看来,专业书籍和课外读物一样有益,它们共同滋养了人的精神世界,也丰富了人生的色彩和意义。

  推荐书目>>>

  《水浒传》

  推荐理由:半文半白的语言将古文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入门也许会感到些许吃力,但坚持下去会有新的收获,通读下来,对提升古文功底有极大帮助。

  《宋词三百首》

  推荐理由:作为国学经典读物,《宋词三百首》收录了我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词作,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宋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具有美感,是培养国学素养的基础性读物。

  《全球通史》

  推荐理由:在历史学界家喻户晓的著作,与我们平时了解的历史不同,它对全球从古到今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联系起来,能够帮助读者开拓视野、建立立体的知识体系。

  《万历十五年》

  推荐理由:历史学领域的经典。书中涉及的时间跨度虽然短,但它对明朝历史的论述异常深刻。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万历年间发生的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兼顾深度与可读性,是一本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历史读物。

编辑:渝北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