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民生

古路镇乌牛村试点全市“三变”改革

  本报讯(记者 兰卓)近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重庆今年将整合各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试点等资金,在全市试点农村“三变”改革,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入选。

  什么是“三变”改革?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正式启动的“三变”改革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简称“三变”改革)。此次改革,将在重庆38个涉农区县(含万盛经开区)各选择1个村试点,在明晰规范产权、优选产业项目、培育经营主体、强化资本运作、注重权益保障、防范管控风险等方面展开全面探索。

  为推进“三变”改革,市财政今年将从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一是整合统筹。把原来由多个部门管理、体量10亿元左右的农业产业专项资金整合为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切块区县统筹使用,并在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整合专项,逐步推行实施股权化改革。二是简政放权。对农业产业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绩效清单”,中央下达专项资金总量、不分细项,市级农业、财政部门下达任务清单、绩效清单,区县根据两张清单统筹安排资金,允许区县在大专项指导性任务清单范围内统筹使用资金。三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市将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贴息、基金等政策工具,加大力度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试点平台提供资金。

  古路镇乌牛村为何能够成为“三变”改革试点村?据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乌牛村按照“组织引领、群众参与、大众筹资、网络惠民、利益共享”的思路,成立了乌牛农业股份合作社。该合作社以农民土地入股、合作社出资,各占50%股份。土地入股后的前三年,合作社投资培育仙桃李,土地无收入;挂果后老百姓收取纯收入的50%作为红利。目前,合作社已发展仙桃李2500亩。该村作为渝北区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典型,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植典型、示范带动,整体联动、部门配合”的原则,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有效解决了“空壳村”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全村集体经济发展面貌,切实改善了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加快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推广典型。

  新闻链接>>>

  乌牛村的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据区农委介绍,古路镇乌牛村的以下创新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股确权”打造集体经济。一是村集体投入入股,借助政策支持,整合各类资源,投资配股10%,每年提取净利润的10%作为村集体收入。二是合作社资金入股,并牵头负责产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出资配股40%,每年提取净利润的40%作为收益。三是农户土地入股,按照连片打造、资源入股原则,所有入股农户共配股50%,每年提取净利润的50%按亩分红给农户。

  ——“三大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培育一个特色产业。将本镇嫁接培育的特色品牌仙桃李作为主导产业,2013年以来共栽种仙桃李2500亩,覆盖了全村60%以上的土地,初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效应。二是改良一个低效产业。对以前栽种的400亩柚子,嫁接改良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三是融入一批休闲产业,借助仙桃李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春天赏花、夏天摘果等农旅活动,带动餐饮、民宿和垂钓等休闲业态发展。

  ——“三干聚力”助推集体经济。一是党组织引导干。针对村情,党总支认真调查研究并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反复论证,认为仙桃李市场前景好,决定发动村民种植仙桃李,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党员干部带头干。启动之初,群众害怕风险,不愿参与。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带头自筹资金成立合作社,32名党员积极响应,带头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三是带动群众一起干。通过党员干部广泛动员、入户宣传,已有500多户农户参与到合作社种植仙桃李,并在党员带领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项扶持”促进共同致富。一是产业扶持。处于仙桃李规模化种植区域的困难户全部以土地入股,取得收益后直接分红;其余暂未处于规模化区域的困难户,由村党组织发放仙桃李树苗并指导种植,两年后纳入合作社入股管理,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二是就业扶持。在全面摸排、逐户了解个人特长和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安排或推荐了一些有一定劳动力的困难群众到合作社和其他企业务工。三是创业扶持。对个别有经营思路、有创业意愿的困难户,帮助申请无息贷款、谋划创业思路,并安排党员大户联系帮扶、指导创业,为创业提供支持。

编辑:渝北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