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大面坡村蓝莓基地采摘蓝莓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彦雪 摄
6月的茨竹镇,海拔600多米的自力村和大面坡村,一种水果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虽然她落户茨竹镇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她在这里已生根、发芽、结果,给这里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这种水果就是被誉为“水果皇后”——蓝莓。
近日,记者来到茨竹镇自力村和大面坡村,探访蓝莓发展给这里带来的新变化……
小蓝莓带动新发展
当记者走进位于自力村的高山蓝莓基地时,基地承包人、重庆双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中琴正和其他几个员工一起,对采摘下来的蓝莓进行挑选、分装,旁边的桌子上、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已经分拣包装好的蓝莓。
“我们是2010年开始种植蓝莓的,现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3公顷,从2015年开始,蓝莓就进入了盛果期,现在每年的产量超过了4万公斤。”李中琴告诉记者。
谈到与蓝莓结缘,李中琴说源于一个巧合。李中琴并不是茨竹镇人,最开始来到自力村承包土地时,主要种植杉树等经济林植物及发展林下养殖项目。2010年前后,区农委来此调研,对这里的林地土壤作了检测,发现这里很适合种植蓝莓。“当时就有人来给我分析种植前景,劝我尝试种蓝莓,我亦想试试,就答应了下来。”李中琴说道。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在区农委的帮助下,李中琴从东北地区引进了蓝莓苗,接下来种苗、照料、施肥、除草、结果,每一个环节,区农委的专业人士都给予指导,蓝莓项目顺利发展到今天。
李中琴的蓝莓销售方式主要是顾客自己入园采摘,入园费一人30元,可以边摘边吃;吃不完要带走,则以每斤80元的价格计价。自从2015年进入蓝莓盛果期后,现在蓝莓一年销售额有一两百万元,除去成本,纯利润可达到七八十万元。
“蓝莓还是很受欢迎的,虽然我的蓝莓基地比较远,从两路开过来差不多得一个半小时,但蓝莓果质细腻,汁多味甜,很受市民的欢迎。”李中琴告诉记者,“去年最好的时候,一天能销出去差不多1000公斤,平时也有300公斤左右。”
小蓝莓带旺旅游业
离自力村不远的大面坡村,土生土长的村民王勇也在2014年种起了蓝莓。与李中琴不同的是,王勇种蓝莓是他自己主动决定的。王勇早年进城从事服务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14年前后,他听说村里想发展蓝莓产业,心思活络的他就应承了下来:“之前在城里的时候,对蓝莓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有一定了解,这么好的项目,既能为自己创收,又能为家乡做点实事,一举多得。”就这样,王勇规划的武印峡·蓝桂香园就在大面坡村落了地。
现在,王勇的蓝莓种植面积已达33公顷,品种达10多个,由于不同品种的成熟期有差别,所以王勇的蓝莓收获可以从5月底一直延续到8月中旬。“现在蓝莓还没进入盛果期,年产量只有1.5万公斤左右,刨除各项成本,利润大约在20万元左右,但我预计从后年开始,我的蓝莓就进入了盛果期,到时候年产量将超过5万公斤,利润肯定要翻几番,我是很看好这个项目的。”王勇告诉记者。
对于未来发展,王勇很有信心:“进入盛果期后,我预算过,到时候留下三分之一的蓝莓用于采摘,其它的就通过果商销往各地,虽然盛果期还有两年,但现在已经有果商在跟我对接商谈今后合作的细节。”王勇说道。
关于武印峡·蓝桂香园的未来,王勇还有更多打算,据他介绍,目前,他的蓝桂香园里还有上万平方米草坪、6公顷多玫瑰园,蓝桂香园旁边还有一个天然峡谷,这些都是未来乡村旅游新的亮点。“所以现在我还在加紧建设接待中心,发动全村力量一起发展民宿,希望未来可以吸引客人留在村里度周末,进而带来更多的收益。”王勇说道。
小蓝莓带来新面貌
蓝莓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经营者获了利,更给两个村村民的生活以及村落的面貌带来了新变化。
“自从村里种上了蓝莓,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留守村民的就业问题。”说这话的是自力村党总支书记唐良凤。据她介绍,自力村一共有1234人,劳动力强的大多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农民在城里找活儿不容易,只能留在村里,还有一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妇女也只能留在村里,蓝莓基地就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因为蓝莓不能打农药,不能使用除草剂,所以李中琴的公司雇佣了大量村民除草、施肥、照料,按天计酬、按月结钱,去年是50元一天,今年涨了价,60元一天。“有的村民做得多,一年收入能上万元。”唐良凤告诉记者,以村民陈芝兰为例,她一家三口都在李中琴的蓝莓基地务工,几年下来,甩掉了穷帽,也在琢磨要盖新房了。
除了上述务工收入,流转土地的农户还能按土地面积得到相应的分红。村民肖池模流转土地0.36公顷,去年11月,通过邮政储蓄银行转账的方式,收到了459元的土地分红金。唐良凤说,村里土地流转得最多的家庭,去年的分红就超过了2000元,这在自力村,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按照之前的协定,这个分红政策将持续10年,这又是一笔持续的收入。”唐良凤说道。
相比于自力村,大面坡村的村民们除了收入增加,伴随着武印峡·蓝桂香园的建设,村里基础设施也不断改善。“以前这里哪有路,原来蓝莓园所在的位置是荒林,我承包后种蓝莓,区里给予一定补贴,我自己也出一部分钱,修建了可以通车的乡村车道,为了满足蓝莓生长需要,灌溉设施也不断修建起来,一定程度也解决了人畜饮水的问题。”王勇告诉记者。未来,随着南北大道北延伸段的修建完工,离这里就一公里,从城里过来,也不过一个小时。“今后的前景一定越来越好。”王勇说话的语气里是满满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