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民生

上门来办事、下网格办公、错时上下班
——宝圣湖街道宝石路社区创新为民服务工作小记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辖区居民办事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的服务功能不断扩大,许多事项都可以在社区办结。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让居民办事更便捷,成为了摆在许多社区面前的一道考题。

  为了做好这道民生考题,今年宝圣湖街道宝石路社区针对居民需求打造了“三转”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和便利的贴心服务,即社区通过转变服务方式、转变服务地点和转变服务时间,提升社区为群众办事的实效。

  据粗略统计,在实行上门代办、错时上下班、每周定时定点下网格办公以来,该社区已为高龄老人代办残疾证1个,老年证6个,上门指纹认证10余人,网格便民服务点发放特殊群体代办连心卡26张,便民服务点处理问题20余件、上报不能现场解决问题7件,收集社情民意10余条。

  变群众上来办事为干部上门办事

  “你好,这里是宝石路社区。”

  “老师你好,我是这个社区的居民赵杰华,我腿脚不方便,但是马上又要到退休人员生存认证时间了,咋办哦。”

  “没事,你不要着急,把你的地址告诉我们,我们上门为你进行认证。”

  3月19日,星期一,社区干部王健刚一上班,就接到了居民的电话。放下电话后,王健立即联系社区社保员,预约了次日一早为赵杰华上门认证。

  3月20日上午9时,社区社保员前往天高鸿苑小区,为昨日打来电话的赵杰华进行了生存认证。“太感谢你们了,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赵杰华看到社保员到来,高兴地说。

  这样的场面随着该社区“三转”工作开展以来,经常在居民家中上演。为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今年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深入走访,收集7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残疾、患病等特殊群体信息,开展上门代办特色服务。同时,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服务对象,设立社区服务专线,发放上门服务联系卡,以电话预约干部上门代办的服务方式,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社区代办事宜和了解社区各种惠民政策。

  从干部在办公室办公到下网格办公

  “诶,你们怎么今天到小区里来了,有啥子活动吗?”

  “陈阿姨,没得活动,我们现在定期就要到网格便民服务点来办公,有啥子需要咨询的可以问我们。”

  5月10日,恰逢周四,在宝石路社区的悠彩郡小区中庭内,刚从老家回来的陈阿姨看到社区干部在小区里设置了摊点,便上前询问。“现在服务都这么方便了啊,直接到小区里来。”得知原由的陈阿姨感叹地说。

  “你好,我想问准生证怎么办理呢?”

  “娃儿办接种疫苗证需要提前准备哪些材料?”

  “买社保到哪里去买?”

  ……

  记者在现场看到,便民服务点不时有居民上前询问。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是社区干部办公地点。秉持这一宗旨,该社区从今年初开始,不再局限于在办公室办公,在社区各网格设立便民服务点,开展社区干部每周半个工作日下网格定点定时办公服务,现场接受群众面对面咨询、现场答疑解惑和现场接收办理代办事宜,采取“定格、定人、定责”工作模式,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方便居民办事。“我们每个网格都有固定的办公时间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事。”王健说。

  从准时上下班到错时上下班

  5月28日,上午7时50分,社区干部徐燕艳就来到社区,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8时05分,两名退休人员来到社区,开始指纹验证。“一开始听说你们提前上班了,我还不相信,今天来了一看,还真是这样的,谢谢了哦。”一名退休干部这样说。

  同日下午6时30分,在汽博上班的陈波来到社区,为即将出世的孩子办理准生证。“我们上班族都是朝九晚五,平时要到社区办事情都没有时间,实行错时办公后,我们就不用为办事情专门请假了。”陈波说。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特别是上班族,该社区转变服务时间,安排社区干部“错时上下班”,轮流、分批提前1小时上班、延后1小时下班,即一部分社区干部早上8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另一部分社区干部上午10时上班,下午7时下班。社区干部进行分工分责,确保提前和延后上下班时间都有2名工作人员值守,保证每一批当班人员都能办理所有社区事务,以满足居民群众工作、私事两不误,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

编辑:渝北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