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经济

打好产业牌 荒山变金山
——探寻古路镇乌牛村发展背后的故事

  6月的古路镇乌牛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山间绵延的几千亩李子林里,采摘李子的农民们正忙得热火朝天。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地,如今,在乌牛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村民们当上股东坐地分红,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盘活闲置土地 村民当上股东

  曾经的乌牛村面临老人小孩多、青壮年少,劳力外出务工多、在家少,撂荒地多、可耕地少的“三多三少”村情。据乌牛村党总支书记阙兴国介绍,2010年,全村333公顷土地中,有253公顷都处于闲置状态,看着土地撂荒,阙兴国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要振兴乌牛村,必须得有自己的产业。就在阙兴国与村支两委为此焦心的时候,邻村村民陈希科拿来一种新培育的李子给阙兴国与同事们尝鲜,这种李子就是由美国“布朗李”与本土桃子嫁接培育的“仙桃李”,比一般的李子大得多,每斤可卖20元。

  经过党员干部认真调查研究,以及党员大会反复论证,大家认为仙桃李市场前景好。于是,乌牛村党总支开始了“仙桃李”的多组对比实验,同时将养猪产生的粪便当作有机肥施用。从营养土到嫁接,再到防病治虫,该村党总支成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深入钻研。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乌牛村党总支终于选育出最好的果苗,并让“仙桃李”在味道、重量、果型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

  2013年,乌牛村党总支决定把村里的闲置土地都利用起来,将“仙桃李”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按照“组织引领、群众参与、大众筹资、网络惠民、利益共享”20字方针,成立重庆市渝北区乌牛农业股份合作社,其中村民以土地入股占比50%、村集体占比10%、村民个人以资金入股占比40%。

  迎来首次挂果 村民喜获分红

  虽然都是利用撂荒地,但在种植初期,村民们还是对“仙桃李”存在各种顾虑。为此,阙兴国和村里的十几名党员带头,将家里的土地拿出来,同时统一建蓄水池、山坪塘和道路。在党员的带动下,123户村民也开始行动起来,共计拿出20多公顷地种“仙桃李”。

??? 与此同时,乌牛村党总支还组建了一支党员先锋队,在“仙桃李”种植初期,党员们常常义务到李子林除草、施肥,对“仙桃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6年,乌牛村的仙桃李开始挂果,首次挂果的“仙桃李”口味、果型都和当初期待的一样。拿到市场上试卖,每斤可卖20元,虽然产量不多,当年村民一亩地仅分到了500元,但积极性却被一下调动起来了,大家都争着去种植“仙桃李”。

  “仙桃李”在种植期间需要除草、施肥、修枝等各种管护,于是合作社雇佣村内劳动力,一方面使李子林得到及时管护,另一方面,农民还能通过在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70多岁的村民聂益富告诉记者,在加入村上的合作社以前,两人的家庭年收入为4000多元,加入合作社过后,两人去年仅分红收入就达到8000多元,除此之外,两人还被聘请到李子林里务工,每年还能拿到2万元劳务费。

  受益的不止聂益富,记者了解到,目前,乌牛村共有518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了股份公司,共发展167公顷仙桃李,去年产量达到5万公斤,销售收入150余万元,盈利约100万元,村集体分红10万元,入股农民每亩分红1500元。

  拓宽销售渠道发展乡村旅游

  2018年,乌牛村确定为重庆市“三变”改革试点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在这三年实现收益,村集体经济将占利润10%,入股农户通过“三变”改革,每户可以得到股权证书,在今后利益分配中得到充分的保障。

  为保证“仙桃李”销售渠道畅通,乌牛村党总支主动争取到“奇易网”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合作,并积极建设村电子商务服务店,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采摘信息,促进“仙桃李”产品营销。

  去年,乌牛村“仙桃李”种植基地达到了167公顷,产果面积近33公顷,首次迎来了市民采摘。乌牛村党总支党员杨光俊清楚地记得:“去年七八月来村里摘李子的市民特别多,很多人都说是第一次看到个头这么大的李子!”

  如今,在乌牛村党总支的带领下,乌牛村正一步一步地把昔日的荒山变为了金山。“下一步,我们要实施农旅结合,把李园打造成田园综合体,立足产业基础和都市人群发展乡村旅游。”阙兴国表示,古路镇乌牛村离江北机场近,古路镇又有被称为“重庆牛背山”的周家山大桥摄影基地,以及红枫林基地,我们将对农村院落进行环境整治和立面改造,并计划在乌牛村设乡村书院、健身小道,发展观花采果基地。在2020年前,我们将利用“三环十景”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乌牛村民宿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让来村的人忘记疲惫、记住乡愁。

?

编辑:渝北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