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经济

渝北乡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上半年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亮点频现

?

统景镇腾浪高粱基地一隅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提供

  对于在渝北农业农村领域奋斗的人们来说,今年3月9日召开的渝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动员会,无疑给全区“三农”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会上,区委、区政府立足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对全区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等“五个振兴”为目标和路径,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全力攻坚“三农”发展薄弱环节,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据测算,上半年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8.2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6元,增长9.5%。

  紧扣产业振兴目标

  让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6月25日,记者在大盛镇青龙村看到,统大路两边栽种着柑橘树。“这里以后将建成1600亩特色水果基地,以后,这片昔日的荒山将长出让我们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提到村里的未来,村民李大海高兴地说。

  李大海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大盛镇相对落后的村庄,由于地块分散、劳动力缺乏、土地耕作条件差,7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年人均纯农业收入不足2000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区农委针对青龙村土地和自然条件,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集中整治,布局发展名优中晚熟柑橘产业,采取“9 1 1”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打造1200亩现代化果园。初步概算,基地全面投产后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6000元,人均年经营性收入可达1.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

  青龙村的改变在渝北并不是特例。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我区紧扣产业振兴目标,着眼夯实全域全季全方位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以特色水果、绿色蔬菜、名贵中药材、生态渔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统大路现代化水果基地、龙石路花果长廊、大白路名贵中药材基地、张白路高山绿色蔬菜基地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统大路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1600亩,发展名特中晚熟柑橘1000亩;龙石路花果长廊发展沃柑、桃子、名贵菊花600亩;大白路名贵中药材基地发展灵芝、白芨等名贵中药材300余亩;张白路高山绿色蔬菜基地300亩国有绿色蔬菜农场即将启动建设。

  上半年,全区新发展和改造提升特色高效产业7650亩,新引进名特果蔬品种26个,新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场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扶持后续服务工作705人。

  唱响绿色发展“歌谣”

  推进农产品绿色行动计划

  2017年6月20日,我区农药负增长行动暨绿色防控现场推进会在兴隆镇牛皇庙村杨梅广场举行。会上,与会人员参观了许多有农业领域的“新宝贝”:黄蓝黑色的粘虫板、屋式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LED太阳能杀虫灯、可降解黄板、生物导弹——毒·蜂卡、农药助剂——激健、静电喷杆喷雾器、静电机动喷雾器、手推式机动喷雾器……“这些都是我们区推行的绿色防控技术,希望通过这样的集中展示,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农产品绿色行动队伍中来。”区农委相关共工作人员表示。

  如今,一年已经过去。

  为了唱响渝北绿色发展的“歌谣”,我区落实区财政专项资金3700万元深入实施农产品绿色行动,持续推进产地筛查、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绿色防控替代农药、违禁药品专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上半年,全区推广施用配方肥、绿肥、有机肥应用12万亩,实施可降解农膜试验示范500亩;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建立20个农作物病虫害固定监测点,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片建设,建成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片10个、示范面积5000亩。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出台《渝北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渝北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完成0.21万头生猪当量污染治理任务,开展20头生猪当量养殖场户“一场一档”信息录入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高标准策划完成“渝北乡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召开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引导和鼓励区内12家农产品绿色生产经营主体入驻重庆“巴味渝珍”区域公用品牌;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

  勤搭农旅融合“桥梁”

  让美丽风景带来美丽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那么,乡村振兴该如何理解,又该怎么干呢?渝北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实施农旅融合,戮力推动“三环十景”建设,让全区乡村旅游休闲有玩头、文化有说头、产业有奔头、发展有势头、农民增收有靠头,推动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

  为了实现这些愿景,今年以来,我区加快推进“三环十景”农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编写工作,截至目前,已形成初稿,正在开展意见征集工作,预计7月初完成专家评审并呈报区委、区政府审定。落实年度区财政专项支持“三环十景”农旅融合建设项目资金1.15亿元,按照区农委牵总、各镇具体负责、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股权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坚持“握紧拳头、集中扶持、打造亮点”的原则,重点支持“三环十景”规划布局范围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土地宜机化整理整治、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休闲观光及服务配套设施设备、标准化农业基地建设、休闲农业基地环境景观打造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形成项目指导实施方案呈报区政府审定,确保7月初全面启动建设。同时,紧扣“三环十景”精品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定位,大力开展农旅融合招商引资,浙江一龙集团西部莫干山“裸心谷”、重庆玖创农业公司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第三批国家特色小镇等多个重大项目正在加紧洽谈跟进中,年内可望落户我区实施。

编辑:渝北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