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成是大盛镇千盏村4组的村民,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大半辈子都是和泥土打交道,靠着家里的4亩多土地和打零工挣钱养家。但在今年,王尧成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身份——新农村的新农民,因为他真的有了新身份——龙虾养殖基地的合伙人!
思想守旧差 点错失致富良机
千盏村党支部书记付福刚亲切地称王尧成为老王。付书记喜欢老王的踏实肯干,但也曾经对老王的老顽固老思想而感到头痛。
付福刚自当选为千盏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干出了不少让村民们啧啧称赞的实事,在村里颇有威望。但2016年底,他上门动员老王将他家靠近张家沟水沟的2亩荒地入股合作社搞龙虾养殖的时候,竟吃了老王的闭门羹。
“养龙虾致富,这可能吗?那玩意有人买吗?”“不得行,不得行,龙虾打洞好厉害的,以后我连庄稼都不好种了!”老王死活不愿相信,以前农村水沟里随处可见的小龙虾能当产业来发展。
“我已经去山东、湖南、湖北等地考察过了,龙虾养殖我们这儿有条件,市场也有需求,肯定能行的。”“张家沟生态环境好,水沟里的水清冽甘甜零污染,稍加改造就是养殖龙虾的好地方。”“市场上一斤小龙虾卖几十元,还经常供不应求,小龙虾早都已经成‘网红’了……”什么网红不网红的,老王根本听不懂,任凭付福刚怎么劝说,他都不松口。
“这些年,在付书记的带领下,村里的路修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家家都建起了新楼房,乡风也文明了……”晚上躺在床上,老王思来想去,辗转反侧。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像翻书一样在他脑中浮现,付书记从来没让村民失望过,这次还是听付书记的,先试试吧。
半信半疑 荒地入股大胆试水
第二天一大早,老王主动来到付书记办公室,翻看了付书记准备好的其他地区种植小龙虾的成功案例后,他忐忑地将自家的土地“交”了出去。
千盏村采取“村集体经济 公司 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挣钱,年底参与分红。入股的其他30多户村民都比老王积极。
去年一开年,一系列行动随即铺开:开挖池塘,两个星期内完成了改建工程,并完成了养殖所需基础设施;奔赴湖南,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同时引进一批优质虾苗。此外还聘请专业人员来讲授防水、放料等技术环节。
第一年投放了5万多元的虾苗,到了小龙虾收获的季节时,老王想着要去看“热闹”。“外面人说,虾子容易养,丢到臭水沟里都长得好,你还专门修个池塘养?”付书记给老王解释道,事实上小龙虾对水质要求极高,流动循环的山泉水是最好的,吃食也是粮食、藻类等有机物。为了保证水质,还要在水里种植专门的水草净化水质。这样养出来的小龙虾个头大、色泽鲜红,肉质干净紧实富有弹性。
由于小龙虾生长期短,繁殖快,投放的第一年就实现了产量5000公斤。付书记拍了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打广告”,并发动身边的人为他转发,还真就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休闲垂钓。
第一年养殖下来,基地收入了20万元。虽然年底村民的分红很少,但看到效果不错,村民们个个都很开心。
眼见为实 转变观念喜见成效
“付书记,我是观音桥的一家大排档,急需200斤小龙虾,你那里有多少要多少,今天发货,行不?”“不得行啊,我们主要是搞小龙虾垂钓,我必须要保证池塘里有足够的存量来满足垂钓的顾客。”小龙虾养殖已经两年了,虽然从来没有搞铺天盖地的宣传,但千盏村的小龙虾已经在“龙虾界”出名了,慕名前来垂钓的顾客相互推荐,每个周末池塘边都坐满了垂钓的人。
“确实可以哟,一斤40元的价格,还天天有那么多人来钓,确实没想到。”眼看着村里的小龙虾产业一步步发展起来,老王笑着说,之前差点错过了这个致富的好机会,以后真的是要转变观念了。
“我们目前试点的60多亩的小龙虾养殖取得了成功。下一步,我们想把这个产业发展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将小龙虾产业链做长做好。”付福刚说,小龙虾市场前景在未来几年内都很看好,但目前千盏村的小龙虾养殖还处于初级阶段,亩产量有待提高,精深加工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未来千盏村的小龙虾产业肯定会越来越火。
听着付书记对未来发展道路的规划,老王堆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