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时政

企业私设暗管违法排污
检察机关重拳守护绿水青山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按照惯例,今年,渝北区检察院又与市环保局联合开展了重点企业排查专项活动,对原有污染企业进行回访,督促企业依法排污。

  5月29日,检察人员来到北碚区一大型企业,看到员工们正忙碌地工作着,经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废水不再有异常。有路过的居民也告诉检察官,企业以前排污时,流出的水都是黄色的,现在很少再见到,而这与渝北区检察院检察官的努力密不可分。

  企业偷装暗管夜晚排放污水检察机关提前介入进行取证

  事情还要从2014年说起。

  当时一家大型企业在此设厂进行生产,同时修建的还有企业的污水处理厂。2016年3月,附近的市民向环保部门反映,他们发现,厂区晚上向河里排污时,污水呈黄色,在原本清亮的河面上非常明显。

  收到反映后,环保部门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跟进,通过一个星期的昼夜蹲守,终于在一天晚上,看到了河面上的异常。“跟居民描述的一样,根据我们的经验,应该是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直接排放了。”发现河水有污染,环保部门邀请公安机关联合执法,终于发现源头正是这家大型企业的污水处理厂。经检测,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锌,并超过国家标准17倍。

  环保案件普遍存在取证困难的情况。

  为此,渝北区检察院获悉这一线索后,依托“两法衔接”机制(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在公安机关邀请下提前介入,确定侦查方向,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会同北碚区公安分局、市环保局两江新区分局多次赴案发现场,引导侦查机关取证。

  “由于案件涉及重金属锌超标,而锌是否系有毒物质,是否严重污染环境,当年的司法解释并不明确。”承办检察官杨熹介绍,在办理这起案子时,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

  作为重庆市检察院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公诉专业团队成员之一的杨熹介绍,为了确定锌会否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她翻看了很多文献,并请专家论证。终于,经论证,确认锌确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那段时间,杨熹还钻研起环境科学,了解污染物排放标准、取样点的准确位置等。在杨熹办公室,同事们看到,弯弯绕绕的管道设计图铺了半张办公桌。同时,为了更好地举证,她还建议侦查机关利用航拍技术对整个厂区进行拍摄,然后将两张图结合起来,这样更清晰地表明了废水流向,更加直观地指控犯罪行为。

  环保与司法部门联合行动紧紧盯住辖区的排污企业

  经渝北区检察院提起公诉,2017年10月,法院判决,被告人谭某某因犯污染环境

  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5万元。被告人周某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同时,市环保局两江新区分局对涉事企业作出行政处罚,立即改正违法行为,顶格罚款1989.5760万元。

  几年过去了,曾经的排污企业,如今有了新的主人。

  有了前车之鉴,新企业更加注重环保。29日下午,检察官在现场看到,以前连接污水池、排放污水的暗管,如今已被水泥封堵。而据了解,原企业在被查之后不久就已关停。

  新企业的负责人介绍,有了前车之鉴,企业对环境保护尤为关注。公司花费200多万元进行污水处理设备检测维修,如今企业排放的污水已达标。

  这起环境污染案尘埃落定,但这起案件也让检方意识到,要办好环保案子,单一学科知识会有局限性。

  基于这样的认识,渝北区检察院与环保、农委、国土部门建立常态机制,检方监督执法、指导取证,而相关部门给检方提供智力支持。此次重点企业排查专项活动就属于渝北区检察院与辖区环保局的一次常态化司法联动。

  自去年以来,该院共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案件99件143人,其中今年1—5月起诉件19件27人,建议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

  涉嫌犯罪5人,在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同时,渝北区检察院还通过生态修复机制督促20名犯罪嫌疑人补植树木400株,投放鱼苗6.5万余尾,缴纳生态修复费用12.4万元。

  “两法衔接”打击环境犯罪只为保护眼前绿水青山

  “现在环保案件多为新类型案件,专业性强,往往取证困难,而且涉及行政管理部门较多,执法尺度不统一。”杨熹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渝北区检察院积极与行政执法机关会商,依托“两法衔接”机制,深入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立案监督活动。

  在工作中,部门建立起了联席会议制度,解决“两法衔接”中发现的问题,如证明标准、证据形式规定不一致等;实现了信息互通,由检察院定期向行政机关通报行政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办理情况,行政机关配合检察机关通过查台账、看记录等方式了解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线索及行政执法情况,从而开展法律监督。同时,去年9月,区检察院还与区环保局、两江新区环保分局、区林业局、区农委、两江新区市政管理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了“促进环境保护两法衔接工作六条措施”。通过各个部门共同的努力,合力打击环境犯罪,共同保护眼前的绿水青山,为辖区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环境质量、过上高品质生活提供了保障。

编辑: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