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湖街道组织市政人员对辖区市政设施进行维护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提供
双龙湖街道地处渝北老城区核心区域,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0.65平方公里,城市房屋总面积459万平方米,其中,单体楼788栋,面积353万平方米,占全区单体楼总量的43.9%,大多数单体楼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是典型的老旧城区。
面对这样一个老旧城区,如何提升辖区的颜值与内涵,从而推进街道文明城区建设?
近年来,双龙湖街道从强化基础建设、提升居民素质、探索建立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同步建设,让辖区的“颜值”与“内涵”齐飞。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老旧城区面貌
去年以来,住在双龙湖街道辖区的细心居民可能会发现,身边的环境在慢慢变样:原本破旧的路面重新整修一新,裸露的单体楼外墙披上了“新衣”,裸露的空地也都栽种上了树木……而这些都得益于双龙湖街道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针对辖区基础设施欠账太多的实际,街道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更新。街道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整治,对破损路面、下水管网、化粪池堵塞等进行整治,整治破损路面约1260余处、化粪池25座、下水管网约1.3公里。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全面完成“一户一表”水表改造,对“三无”单体楼外墙砖实施排危整治,投入近10万元添置健身设施25件,维修32件。全力整治违法建筑,采取“5 5 5”工作模式,举全街道之力整治存量违法建筑5.5万平米,切实解决348户居民楼顶漏水问题,整治效果得到区委、区政府充分肯定。努力做好国有空地覆绿,投入120余万元扎实做好城乡结合部7.6公里风貌整治工作,完成2万余平方米国有空地覆绿美化,让城乡结合部面貌焕然一新。
提倡文明共建共享 提高城区居民素质
6月15日,在双龙湖街道凯歌路社区,一场文明宣讲活动在这里举行。“这是我们开展的第一场,接下来还将组织文明志愿者前往各个社区进行宣讲。”该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陈林说。
老城区多为农转城安置房,人口多为租赁户,人员构成复杂,整体素质不高,为此,街道广泛开展文明宣讲,举办道德模范事迹巡展、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宣讲会、“好家风进万家”故事会,组织文艺小分队进社区宣讲十九大精神等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知识。持续开展文明教育,依托社区文化室、市民学校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培训,让市民懂文明事,做文明人,去年以来,街道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100余次,发放资料2万份,参与市民近3万余人。大力营造文明氛围,在各社区阵地、十字路口、楼栋宣传点等醒目位置,规范布置“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宣传户外写真、灯杆广告1000余幅,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开展文明细胞创建,积极开展“文明之星”“社区好人”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一批先进,带动一批群众,影响更多市民;已评选表彰2017年度文明诚信经营户224户。同时,创新社会服务,推行网格订制志愿服务,建服务品牌“百家汇 ”,创立“老向”工作室、“好姐妹”互助组,打造了一批便民、利民、惠民的特色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着力实现长效管理
“现在街上随时都能看到市政执法人员的身影,我们再也不用烦恼占道经营了。”说话的是家住一碗水农贸市场附近的刘大爷。刘大爷告诉记者,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综合整治,一碗水农贸市场外的占道经营现象已经基本消失,道路又重新变得干净整洁。
不仅如此,该街道以文明城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文明城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对城市建设的长效管理。
在工作中,街道提出了“1 3”城市管理体系,即: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制度、环境卫生作业要求与质量标准、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考核办法,构架完整的文明城区整治体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出“三五五”文明城区管理体系,即:强化区、街、社区三级管理,整合清扫保洁、城管综合执法、网格员管理、治安巡防以及志愿者服务等五支队伍,建立完善清扫保洁、物业管理、综合执法、违法建筑整治、社会参与共建五大机制。创新单体楼物业小区化治理模式,针对老旧单体楼基础设施差、管理服务差、物业纠纷多等具体问题,将老旧单体楼连单成体、连单成片,实行单体楼小区化管理,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功能配套、提高小区品质。
正是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健全,实现了文明城区建设常态化管理,从而让街道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