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官兵走进企业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彦雪提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便捷的优势迅速被广大市民所推崇。与此同时,近年来,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屡见不鲜,因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当前正值酷暑高温季节,气温不断攀升,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为有效预防电动车火灾的发生,今年以来,区消防支队立足辖区实际,靠前作为,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排查,广泛宣传,扎实做好电动车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工作,不断提升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强化领导 落实分层管理
做好一项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电动车消防安全整治也是如此。
上半年,区消防支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电动车专项整治工作,并积极向区政府及区公安分局汇报,强化上级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同时,支队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突破口,由区政府将电动车火灾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督促镇街、居(村)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以及派出所依法履行消防管理职责,实行责任包干、分块划片,联合排查检查,建立“停放有人管、充电有人守、出入有登记”的管理制度。
此外,支队还在有条件的住宅小区创新推出“集中充电棚”试点,为示范点安装便捷式充电排插和电气监控设备,增配干粉灭火器,积极打造电动车一体化管理模式,争取从源头发现、把控、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效。
严防严治 强化隐患排查
在电动车消防安全整治工作中,区消防支队坚持双管齐下,把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作为工作重点,重点突破,强力推进。
——始终坚持消防部门“重点查”。将消防监督员与派出所消防民警“捆绑作业”,对企业、“三合一”等重点场所展开拉网式排查。今年以来,共查封违规停放电动车充电的小商品仓库5000余平方米,清理违规电动车150余台。
——开展部门联动“深入查”。公安、质检、工商等部门展开联动,共同治理电动车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私自改装、假冒伪劣等五大乱象,并深入辖区电动车销售网点开展专项突击检查,集中整治电动车生产、销售、维修领域的违法行为,约谈电动车销售网点负责人80余人次,切实加强了源头管理。
——切实做好网格管理“全面查”。白天,区内各街道发动基层网格员在责任管辖区内挨家挨户开展“地毯式”排查,建立电动车消防安全台账。夜间,由街道及派出所针对白天检查情况开展“突击式”检查,发现隐患立即纠改,对拒不整改的,当场依法处罚并扣留电动车。目前,全区已排查单位场所445个,建成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267处,警告处罚28人,电动车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取得了初步成效。
广泛宣传 强化安全意识
电动车消防安全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群众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安全才真正有保障。
在电动车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宣传上,区消防支队印制《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和《谨防电动车起火》等宣传资料20000余份,组织派出所、社区和物业管理单位在各居民住宅、小区楼道等重点区域广泛张贴。
结合消防宣传“七进”活动,深入社区、居民家庭开展电动车安全使用宣传教育,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资源,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发布电动车火灾防范注意事项,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如何预防电动车火灾、电动车火灾发生后如何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常识。
另外,支队还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在户外显示屏上播放电动车火灾警示片、滚动播出电动车火灾防范字幕等方式,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知识小链接>>>
电动自行车防患于未然的
“安全五计”
近年来,随着人们短途出行需求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实用、环保受到不少市民的喜爱,但其使用不当带来的火灾事故也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怎样才能让电动自行车更加安全地为人所用?区消防支队特地针对电动自行车特点提出了“安全五计”。
·勤检查
经常检查电动自行车的电路插接点,防止电动自行车电路插接点因接触不牢引起打火、发热,同时,还要多检查
线路,避免因线路老化造成线路短路事故。
·勿改装
当电动自行车车出现故障时,市民一定要选择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检修,切勿擅自拆卸维修,一定要确保电器线路和保护装置完好有效。
·重质量
购买电动自行车及充电器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切莫贪图便宜而忽略产品质量,给自己留下安全隐患。
·防进水
电动自行车应尽量避免在雨天、积水路段行驶,以防止电机进水后充电造成短路起火。
·记断电
电动自行车充电时一定要远离易燃物品,同时,市民应将充电器放置在比较容易散热的地方,且每次充电时间不要超过10小时。